4月15日是“兩彈一星”科學家、前中國船舶重工集團公司七一三研究所副總工程師、潛地彈道式導彈水下發射裝置總工程師魏乃文逝世一周年的日子。當天,魏乃文紀念像揭牌儀式在鄭州御泉陵園舉行,為國防事業作出重要貢獻的魏乃文永遠安息在這青松翠柏環繞的陵園中。
4月15日是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4月23日是人民海軍成立紀念日。在這特殊的日子里,記者深入采訪魏乃文的子女、親屬,挖掘魏乃文不為人知的背后故事,追憶“兩彈一星”科學家魏乃文,感受他“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大力協同、勇于登攀”的“兩彈一星”精神。
蛟龍出海驚天地
1982年10月12日,藍天,白云,茫茫大海。猛然間,震動、巨響,一條火龍,穿著彩虹般的水裙,從大海深處沖出,朝著高空飛去……
千里之外,這條火龍準確命中目標。
我國潛地導彈水下發射試驗首獲成功。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發電祝賀,指出“這是黨的自力更生方針的又一勝利”。
《解放軍報》評論,這次水下運載火箭(潛地導彈)發射成功,標志著中國一躍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第二次核打擊能力的國家,極大地展示了我們的國威和軍威!合眾國際社評論認為,這是中國國防工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中國向著擁有全面的核能力和戰略威懾力量又邁出了一步?!?/p>
這巨大成就背后是魏乃文和他的科研團隊篳路藍縷、自強不息、頑強拼搏的艱辛歷程。
時間回到1964年,鄭州。
一間廢棄舊花房,幾個汽油桶。這便是魏乃文科研團隊研究潛地導彈水下發射裝置的實驗室。
而國外的經驗是,除了精密的實驗室之外,還有特殊功能的高級水池、大型水下實驗裝置。
面對一窮二白的國情,魏乃文科研團隊“土法”上馬。他們把廢棄的舊花房稍加修理成為實驗室,以一個汽油桶作模擬水筒,用現成的噴漆壓縮機做發射動力,第一個原理性水下發射實驗開始了。
魏乃文大女婿梁東明介紹,在簡陋實驗室,魏乃文科研團隊成功進行縮小幾十倍的第一次模擬試驗;為了節省費用,他們用一個直徑為2.5米、高6.5米的水筒代替龐大而昂貴的水池,用1米多厚的砂、鋸末鋪在模擬彈落點區代替復雜的回收裝置;為了趕進度,科研團隊背起鋪蓋住到廠里,一天工作10小時以上,兩個月進行200多次試驗……
中華兒女多奇志,敢教日月換新天。一次次試驗,一次次失敗,一次次總結經驗,魏乃文科研團隊克服重重困難,終于破繭成蝶,潛地導彈成功發射,我國國防工業翻開新的篇章。
“巨浪1號固體潛地戰略武器及潛艇水下發射”獲1985年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1999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在人民大會堂隆重召開“兩彈一星”表彰大會。魏乃文作為特邀代表參加會議,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親切接見,并合影留念。
矢志強國舍“小家”
“在上海成家是困難的。50年代工作單位是沒有公房分配的,需個人自己解決。這樣促使我晚婚,直到1957年1月才結婚?!边@是魏乃文手寫《我的簡歷》里面的一段話。
魏乃文二女兒魏恒告訴記者,父親大學畢業到上海工作,奮斗10多年,終于買了一間很小的閣樓,35歲時才成婚。有工作有房有妻兒,家總算在上海安頓下來。大上海,這是多少人羨慕的繁華都市!
然而,1963年底,上級領導的一番談話,讓魏乃文輾轉反側。
20世紀50年代,新生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還很羸弱。但弱肉強食,世界并不太平。剛剛站起來的中國人民,受到來自各方面的壓力與挑戰,特別是西方敵對勢力的封鎖和肆無忌憚的“核訛詐”。困難面前,中國共產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審時度勢,決心創建中國自己的戰略力量。
魏乃文的侄子魏飆告訴記者,對于調離上海,魏乃文曾有過猶豫。因為經過10多年的努力,魏乃文好不容易才掌握船舶甲板機械研制技術,是我國第一批船舶制造標準化制定者之一。而艦載導彈發射裝置是一項新技術,在當時又是國家重點科研項目,屬絕密工作,責任和風險都很大。
“祖國的需要高于一切!”面對“小家”與“大家”的抉擇,在中學時代就矢志報國圖強的魏乃文很快選擇后者。1964年1月,魏乃文來到鄭州新成立的七一三研究所,擔任該所新武器發射裝置研究室副主任,后任副總工程師。
“自己省吃儉用買下的房子,因為一紙調令,他毫不猶豫地把它送給鄰居,從繁華都市舉家搬遷到偏遠鄉野,重新開始自己的事業?!蔽汉阏f。
“爸爸圍著工作轉,我們圍著爸爸轉?!蔽汉阏f,媽媽金淑英畢業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專業,曾在法院工作;從上海來到鄭州后,由于沒有合適工作,她只能做幼兒園的保育員。平時,買糧食、搬運煤球等重活她都包了?!盀榱税职值氖聵I,媽媽作出了很大的犧牲?!?/p>
家國情深深幾許
“即使爸爸在家,大多數家務活媽媽都不肯給爸爸干。但爸爸愛燒菜,只要爸爸在家,燒菜做飯就是爸爸的事情?!蔽汉阏f。
魏恒介紹,20世紀六七十年代,一家人的糧食七分粗糧三分細糧。平時,媽媽帶著孩子在家主要吃紅薯面、紅薯干等粗糧,白面、大米細糧要等到爸爸回家才吃。爸爸出差前,媽媽就會想方設法弄到一些肥豬肉回來熬豬油,給爸爸帶去基地和大家吃。
1975年,金淑英生病,正是核潛艇研究攻堅關鍵時刻,魏乃文已經無法停下工作去照顧妻子,但還是想方設法醫治妻子的病。他出差在外,只要有一丁點時間,就會去逛藥店,返程的行李包里全是妻子的藥。1983年10月底,妻子不幸去世。魏乃文忍著悲痛,默默辦完后事,馬上投入緊張工作?!捌渲械耐纯?,只有經歷者才能體會?!蔽汉愀锌?。
有一件事讓魏恒終生難忘。
“咚咚,咚咚……”1984年2月的一個晚上,正在家坐月子的魏恒突然聽到一陣敲門聲,打開門一看,“一個老人,又瘦又小,提著個竹籃?!?/p>
“剛熬好的雞湯,趁熱喝吧?!蔽耗宋牟簧蒲赞o,他把湯鍋放在桌上,看了看外孫就回去了。魏恒鼻子一酸,哭得稀里嘩啦。那時,母親剛去世幾個月,給坐月子的女兒熬雞湯本來是母親的事,但60多歲、正忙于工作的父親還貼心地承擔起母親的責任?!拔逦峨s陳,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這件事?!蔽汉阏f。
事實上,孩子們一年難得見上父親幾次面。小時候,魏恒上幼兒園,一周才能回家一次?;丶乙淮我膊皇蔷湍芘錾习职衷诩?。兒子魏前明對爸爸就更加陌生了。
魏前明于1972年出生,兩年后媽媽生病。在魏前明的印象中,爸爸出差,媽媽住院,大姐又下鄉,才幾歲的自己就跟著10多歲的二姐相依為命?!鞍职殖霾钋傲粝?5元錢生活費,那時也不是很會過日子,前面把錢用多了,后面就只能忍饑挨餓熬著過?!蔽呵懊骰貞浾f。
“爸爸還是一個特別記掛自己親人的人?!蔽汉愀嬖V記者,每個月爸爸都會從工資中擠出一部分錢寄給困難親人,從奶奶到嬸嬸、從太姥姥到姥爺,每人一份。媽媽去世后,爸爸對太姥姥和姥爺的接濟也從來沒有間斷過?!斑@些都是后來嬸嬸或者小姨來家里走親戚說出來的?!蔽汉阏f。
“做事非常有儀式感?!蔽汉阏f,兄弟姐妹的孩子結婚,他要送床毯。我們說,郵寄太周折了,不如直接寄錢,大家都方便。但他不同意,說禮輕情義重,寄錢能代表情義嗎?不但要寄床毯,還要寫上祝福語。
魏乃文已遠去,生前的點點滴滴,成為兒女心頭永遠抹不去的記憶。
巨浪一號驚天地,衛國鑄劍勇擔當。為了國家不再遭受欺凌,魏乃文選擇“人間消失”幾十年。他,不為名,不為利,甘愿平凡卻成就了最大的不平凡;他,舍“小家”為“大家”,以赤子之心詮釋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他,利劍鑄成之時,也鑄成了深海豐碑。(記者 張思 黃自福 見習記者 黃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