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上午,記者在市農業科學研究院(以下簡稱市農科院)高級農藝師何志強辦公室,看到她近幾個月來的部分下鄉記錄:
——2022年11月4日,到平南縣東華鎮關塘村開展農村婦女實用技術培訓暨貴港市“巾幗科技助農直通車”進鄉村服務活動,講授科學用肥、食用菌栽培技術以及紅蜘蛛危害與防治知識;
——2022年12月14日,在港南區八塘街道陳灣村開展農業產業實用技術培訓,介紹甘蔗病蟲害種類識別、危害特征、發生概況及防控措施;
——2023年3月17日,前往平南縣大坡鎮華林村開展桂花梨高產栽培技術培訓,講授桂花梨套袋應用、病蟲害防治、有機碳肥應用等知識;
——2023年4月7日,到港南區瓦塘鎮思懷村、香江村荔枝種植園開展科技促春耕技術服務,針對去年秋季高接換種的荔枝出芽情況,采取抹腳芽、補接、打頂等措施,促進換種的荔枝樹迅速恢復樹冠;根據花穗的雌雄花比例、開花時間差異,建議果園加強蜜蜂管理,抓緊有利天氣促進授粉,并在花謝后及時噴藥保果,增施有機肥等。
何志強是南寧市上林縣人,1996年從廣西農業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市農科院工作至今。26年來,她扎根農技推廣一線,上述下鄉足跡,僅為縮影。
“參加工作后,我幾乎沒穿過高跟鞋和裙子,天天在地里,穿球鞋和牛仔褲最方便?!绷钠鸨韭毠ぷ?,何志強抬了一下腳,向記者展示她那半新不舊的球鞋?!安痪们拔业绞欣镱I獎,因為領獎后還要去試驗區,我便穿著工作服就去了。領導一看,不太協調,臨時幫我借來一件白襯衫,真是不好意思?!彼χf。
何志強的工作,雖然都是農事,卻充滿樂趣。2002年春,她在覃塘林場果園里花4天時間為龍眼樹噴灑農藥,其中創下了一天累計背負27桶(每桶15公斤)藥水作業的記錄。她的母親知道后心疼極了:“你一個沒干過農活的姑娘,大學畢業去當農民,天天辛苦勞累,如何受得了?”她卻笑了:“我覺得好就是好?!?/p>
2013年9月的一天,因院里的甘蔗試驗田出現蚜蟲,何志強背上噴霧器,穿著水鞋,手上搭著一堆塑料布,就和同事去噴藥殺蟲。返回辦公區的路上,一身汗水的她恰好遇上來貴港辦事的一名大學同學?!岸嗄瓴灰?,一見嚇一跳,那名同學后來和其他同學說何志強混得好慘啊?!焙沃緩娬f起這段往事,樂得合不攏嘴:“我聽說后就跟同學們說,別擔心,我好好的?!?/p>
貴港是廣西甘蔗主產區,在推廣優良品種“桂糖44號”時,很多蔗農舍不得淘汰高產的“新臺糖22號”,這一品種雖然高產,但容易倒伏,不宜在平原地帶種植。為此,何志強和科研團隊找到覃塘區一戶蔗農,請他率先種植“桂糖44號”配合實驗。最終,廣大蔗農從她跟蹤指導的實驗中看到,“桂糖44號”甘蔗高度雖比“新臺糖22號”矮一些,但抗倒伏能力強,產量也不低,紛紛改種新品種?,F在,“桂糖44號”依然是我市甘蔗種植的主打品種。何志強帶領團隊通過開展院內試驗研究、院外示范推廣和培訓,持續指導蔗農科學管護,有效防治螟蟲,確保甘蔗主苗早期分蘗、增加有效莖,中后期減少螟害節和斷尾率,同時兼防甘蔗薊馬、粉蚧和棉蚜等蟲害,使甘蔗健康生長,起到增產增糖作用,幫助蔗農實現每畝增收500元以上。
2016年至2022年,我市開展龍眼矮化技術示范推廣、荔枝品種改良示范推廣等工作,市農科院在港南區橋圩鎮東井塘設1個荔枝品種改良示范基地。為盡快嫁接枝條,何志強最長一天從早上7時勞作到傍晚6時許,沒有午休。她回憶說:“那天不知流了多少汗,喝了十幾瓶水,卻沒上過一次廁所?!?/p>
何志強把鉆研農業作為人生追求的樂趣。多年來,她分別擔任市農科院生產示范組組長和科研組組長,堅持到田間地頭培訓種植戶,編寫了荔枝、龍眼、食用菌、中藥材、柑橘、蔬菜等相關品種、栽培技術的“土教材”,深受農民喜歡。她先后主持或參與科研項目和農業推廣項目20多項,涉及荔枝、龍眼、甘蔗、食用菌、柑橘、中藥材等產業,研究成果獲自治區級獎項4項、地廳級科技進步獎4個,其個人獲市級個人先進或獎勵5項。2021年9月,何志強當選廣西壯族自治區婦女十四大代表,2021年11月當選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二次代表大會代表,今年榮獲“全國巾幗建功標兵”光榮稱號。(記者 張日芳) |